了解这两个概念的特性就容易理解他们的关系。
首先说“气”的特点,中医称的气,一般具有防御、温熏、固摄、气化等等作用。气虚以后,这一些作用就受到影响,比如说容易感受风寒,怕凉畏寒,脱肛阴挺,少气乏力等等表现,补气后这些情况就能得到改变,补气用党参、人参、黄芪等等。
其次说“阳”的特点,中医的阴和阳是相对来说的,阳相对于阴具有:温热、升腾、活跃等等的作用,如果阳虚了,人就容易面色睸暗,四肢厥冷等等症状,补阳后这些症状就会改善,补阳如肉桂、肉苁蓉、缩阳等等、。
综上所述, 在人体整个的大环境分阴阳来说,气和阳属于阳的一部分。(相对于阴和液来说属于阴的一部分)。而气和阳相同的特点是温热。气有温熏作用,阳有温暖作用,这是一个相近的特性。而实际应用中是补气还是补阳,必须得辨别清楚,相对来说,气虚后温馨作用略弱,身体只是畏寒。而阳气缺失以后身体不温暖,就会四肢厥冷,寒战等,特别怕冷的一种寒症表现。
补气和补阳是两个不同概念,补气是气虚才补气,补阳,是因为阳虚才补阳。虽然中医说气属阳,但不等于补气都是补阳,也可能是补阴气。从中医角度讲:“阳是属性,气是人体中无形的物质”。气有阳气与阴气之分。什么是阳?阳与阴是对立的,相反的。中医认为:白天为阳,夜晚为阴,在人体中,在外为阳,在内为阴,在上为阳,在下为阴,运动为阳,静止为阴,气为阳,血为阴,六腑为阳,五脏为阴,腹为阴,背为阳,男为阳,女为阴。气在人体为阳,血在人体为阴,所以补气与补阳很难说是什么关系,只是根据临床使用不同的中医术语。如果阳气虚时,补阳补气是相辅相成,如果是阴气不足,补血气以养阴固阳,所以说,补气补阳是不同的概念,不是什么关系问题。
人参补脾吗?
人参具有补虚扶正的作用,可以治疗脾虚的。人参治疗脾虚的情况,一般用于脾虚比较严重,伴有体虚的情况,人参可以起到大补元气的作用,但体虚过虚者不建议使用,可能会引起虚不受补的情况。使用人参建议按照中医医生指导进行。注意不要随意使用过补的药物。
1、人参+莲子——补中益气;
2、党参+大枣——补脾益气;
3、黄芪+白术——补气健脾;
4、甘草+大枣——养心安神;
5、白果+莲子——收涩止带;
6、神曲+山楂——消食开胃;
7、砂仁+寇仁——健脾化湿;
8、芦根+茅根——清肺胃热;
9、黄连+黄芩——清热止呕;
10、茯苓+山药——健脾利湿;
11、桑叶+菊花——疏散风热;
12、藿香+佩兰——清暑祛湿;
13、葛根+山楂——清热降脂;
14、薄荷+防风——祛风止痒;
15、青皮+陈皮——疏肝理气;
16、柴胡+川芎——疏肝解郁;
17、红花+桃仁——活血通经;
18、山药+扁豆——补脾止泻;
19、黄精+党参——补益脾气;
20、三七+山楂——行气化瘀;
21、丹参+三七——活血化瘀;
22、麦冬+山药——益气补脾;
23、杜仲+续断——补益肝肾;
24、阿胶+蜂蜜——滋阴润燥。#清风计划# #健康养生# #超能健康团#
当代人,多食甘肥厚,劳累熬夜,损伤脾胃气血!而且当下用之参,多人工种植的为生晒参,味甘苦,性微寒,入脾,胃,肺,肾经,善补五脏津液,但脾肺肾有水湿或者有虚症无法运化津液不可单独服用,易加重痰湿出现尿白浊,尿频,腹痛腹泻,咳嗽痰多等病症。